核雕文玩之家

油画藏品保护与传承:行业专家的深度探讨

发表时间: 2024-08-31 21:57

油画藏品保护与传承:行业专家的深度探讨

8月30日,第三届“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保护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油画藏品的现状与保护策略。

第三届“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学术交流会”分为开幕式、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文物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发布仪式、主旨报告、“中国油画藏品保护学术与技术有关”案例分享、“新质生产力赋能油画藏品的保护利用”圆桌讨论、首期《油画藏品保管与养护公益培训班》启动仪式等议程。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作开幕致辞。他强调油画保护的重要性,中国文物学会将联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创造开放、透明、有活力的合作机制,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学术交流会由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主办,上海安川文化艺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油画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刘海粟美术馆支持,博物馆头条、纪念馆头条媒体支持,文博集二十(集二十供应链有限公司)品牌支持。

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将指出,在奉贤新城新一轮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着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奉贤的城市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奉贤贤文化独特魅力,助力提升奉贤的城市软实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油画藏品的保护利用”圆桌讨论现场

当科学邂逅艺术,绘画藏品的保护与修复

保护和修复是此次交流会的关键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主任王斌作题为《可移动文物修复网络建设与运营》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发挥文物在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文化人、文化养心、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探索文物保护科研成果创造性转化,通过对文物资源进行价值挖掘,探索文物衍生品设计研发,将文物的文化元素融入商品之中,提升文物文化传播功能,扩大文物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王聪分享了《当科学邂逅艺术一国际视野下的绘画藏品保护与修复》。她就绘画藏品种类、基本结构,以及天然、人工、老化的复杂混合层面这三个方面,对绘画藏品基本组成与性质进行详细说明。

“书画类文物在博物馆展陈过程中的尴尬处境包括:因展览环境湿度差异不可控、风险不可控、运输过程不可控。”如何解决这些常见问题,北京玻名堂玻璃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小俊介绍了《博物馆级恒湿画框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博物馆级恒湿画框通过精密调控技术,维持画框内恒定湿度,保护艺术品免受湿度变化影响。”他以奉贤博物馆的“一幅油画的重生”为例表示,完整的低反画框成为保护作品的独立体,杜绝展柜玻璃拼缝保护的视觉割裂感,最大程度减少拼缝导致的密闭性不足。

刘海粟美术馆典藏研究部主任王静探讨了《修复与美学》。王静指出,美学不仅是艺术品欣赏的基础,也是修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复师需深入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审美特征,避免‘美颜过度’和‘统一着装’等误区。”她通过具体案例,如《林中霞光》的修复过程,展示了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运用审美眼光和技术手段,恢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江苏省美术馆文博馆员唐坤讲解了《馆藏油画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实践》。他讲述了江苏省美术馆的馆藏概况,就馆藏资金来源与监管、藏品征集途径及发展现状、馆藏种类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享了馆藏油画展以及馆藏保护装置等特色成果。他表示,美术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在拥有藏品的基础上,应该调动一切手段和资源,使馆藏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专业教师陈德烽展示了《西安美术学院主题创作与油画修复方向的发展以及修复案例》。他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修复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对其油画技法教材教室、各项文物修复培训,以及对各高校及博物馆的考察与调研进行了详细展示。

奉贤博物馆“修复日记”

保护艺术中的那抹“红”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主旨报告环节,顾玉才作题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旨报告。他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革命文物应当受到严格保护,修旧如旧,保留原貌。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

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

红色主题油画也是此次交流会的重点关注对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姚尔畅带来了题为《红色主题油画作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及材料技法综述》的报告。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姚尔畅详细阐述了中国近现代红色主题油画藏品的材料技法及常见问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油画科技保护馆员赵樱乔介绍了《油画物联网技术在红色主题油画保护和文化延续中的应用》。她阐述了中国红色主题油画的特点及其富有的民族文化价值,从修复干预、防御性保护、藏品开发管理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馆藏油画在保护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延续红色题材油画的文化价值、多学科协同发展油画保护领域、建立有指导性的模式和案例提出展望与思考。

“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征集作品创作

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化协同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玉菡,分享了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的“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所获得的成果以及运用传统手段、数字化手段活用展品组合展示的情况,介绍了对馆藏艺术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中共一大纪念馆按照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要求,遴选出25个主题宏大、立意深远的历史事件,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主题艺术作品,用艺术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底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张玉菡介绍,这也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为重大题材艺术创作进行专题征集。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