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南无阿弥陀佛’意义解析:常见误解与正确解读

发表时间: 2024-08-15 18:21

‘南无阿弥陀佛’意义解析:常见误解与正确解读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融合之后,佛教文化已经深深嵌入到华夏文明中,成为无数老百姓的信仰。哪怕是平时对佛教无感的人,在烧香祈福时,也会把“南无阿弥陀佛”挂在嘴边。

然而,这句话虽然被频繁使用,但不少人对它的理解是存在明显错误的,甚至连发音都是有问题的。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为何会成为佛教徒的口头禅?

“南无阿弥陀佛”的正确读法

众所周知,佛教是在汉朝传入我国的。它最早在西域风行一时,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传播到长安。

但佛教真正大兴是在汉明帝时期,据说后者在梦中看到了一个闪耀金光之人,醒来后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这位皇帝的支持下,汉朝的使者请来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还带回了大量的佛经。

随后,汉明帝组织人手对佛经进行翻译。按理说,为了方便国人理解,采用意译的方式会更好。

但考虑到佛教的经典中包含了很多玄学的内容,在翻译时要尽量保证原汁原味,不能轻易做出改动。

因此,在翻译佛教经典的时候,相关人员采取了音译为主的原则。而这也导致早期的佛教经典内容晦涩,少有人能看懂。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之后几百年的发展中,一代代的高僧们对经典进行了梳理,将一些晦涩的内容进行了意译,以便于佛法的传播。

当然,在一些关键的内容上,他们还是选择保留了原本的音译,比如开头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

现代人首次接触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基本都是在影视作品中,然而不少文艺工作者对它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些影视剧的读法就不对,他们会将其读作“南(nan)无(wu)阿(a)弥(mi)陀(tuo)佛(fo)”。

事实上,这个佛号正确的发音应该是“ná mó ē mí tuó fó”,其中的“南无”其实是对梵语中“namo”这个词的音译。

而“阿弥陀佛”则是对梵语中“Amitābha”的音译,后者最早见于高僧迦叶摩腾带到长安的《观无量寿经》。

看到这里,想必不少人会好奇,既然是音译,那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南”和“无”,它们的日常读法与“namo”实在差别很大。

事实上,这并非是古人有意设置障碍,实在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存在不小的差异。

据记载,唐代的官话是所谓的“河洛音”,它的发音有点类似于闽南语和粤语,和如今我们使用的普通话差别很大。

其实不仅仅是唐朝,宋代以及明代的官话都和如今的普通话有不小的差别,很多字的发音都不同。

“南无阿弥陀佛”里的“南无”就是典型的例子,那么,这句佛号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它为何会流传地如此之广?

“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

事实上,除了读音上的错误,很多人对这个佛号的含义理解也出现了偏差,以至于闹了不少笑话。比如人们最喜欢在烧香和祈福的时候,念叨“南无阿弥陀佛”。

大部分国人拜祭神明都是有求于对方,希望神仙佛陀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南无”是“拜托”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祈求佛祖保佑的意思。

但实际并非如此,“南无”的真正含义是致敬、归敬,是在表达对佛陀的归顺和信仰。

因此在佛教中,“南无阿弥陀佛”的正确使用场景并非是祈福,而应该是在颂念佛法、修持自身时使用。

不过,因为这句佛号在民间流传的实在太广了,因此佛教也懒得纠正了,由着信徒们按自己的想法去使用。

了解了“南无”的含义,那么所谓的“阿弥陀佛”又代表了什么?

“阿弥陀佛”同样是对梵语的音译,它既可以逐字解读,比如“阿”的意思是“无”,“弥陀”指代“量”,“佛”象征着“觉”。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无量觉”,它代表是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是修持佛法的终极目标。

正因如此,有的时候佛教一些宗派(比如密宗)也将“阿弥陀佛”称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这一点在影视剧中也有体现。

除此之外,“阿弥陀佛”还有着其他的含义。比如有一种说法认为,“阿弥陀佛”代表的是最后一位成道的佛祖,其宏愿是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并接引世人。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阿弥陀佛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推崇的一位佛陀,因此它在我国的各个佛教宗派中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一点在禅宗、华严宗的经典中都有体现,在他们地影响下,“南无阿弥陀佛”逐渐成为了佛教信徒的口头禅。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阿弥陀佛”其实是对所有佛祖的统称,世人熟悉的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都包含其中。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解释,那“南无阿弥陀佛”代表的便是信徒对一切佛教教义的崇敬。

如此看来,这句佛号在佛教徒心中的地位,很像基督教徒常常念叨的“主与你同在”,难怪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人们为何念诵“阿弥陀佛”

了解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之后,接下来就讲一讲它为什么会成为信徒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佛语。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在佛教徒看来,语言不仅仅是表达含义那么简单,在念诵某些佛号的时候,还可以获得神秘力量的加持。

比如大名鼎鼎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就被认为有无穷伟力,信徒诚心念诵这六个字,可以驱除邪祟、庇佑自身。

而“南无阿弥陀佛”也有类似的妙用,据说诚心念诵这一佛号,能加速修行,提升对佛法的理解。

前面提到过,国内的各派佛教深受阿弥陀佛的影响,而他流传于后世的佛教经典便是《无量寿经》。

这本经典具有诸多精妙之处,信徒若能诚心念诵,必能证成佛道,跳出三界五行,最终前往西方极乐净土。

然而,《无量寿经》的内容比较晦涩,想要彻底读懂它,还需要研读内容更加驳杂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而后者的内容是极其广博的,必须得潜心研究几十年方能大成,普通信徒根本做不到。

好在后来有得道高僧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办法,信徒只要诚心颂念“南无阿弥佗佛”,就能取得不错的修持成果。

可以肯定的是,高僧的这个说法并非杜撰而来,它是可以在佛经中找到理论支持的。

根据相关经典的记载,阿弥陀佛曾立志建立西天极乐世界,并为此立下了四十八个宏愿。其中,第十八条宏愿就是“念佛往生”。

这条宏愿其实很容易理解,即阿弥陀佛会将所有诚心念诵佛法的人,送往传说中的极乐净土。

而佛门各派祖师在研读佛法之后,提出了不同的念佛法门,包括所谓的十念法、五念门以及结七念佛等等。

这其中,颂念“南无阿弥陀佛”并搭配一定的观想,是最经典的开示之法,操作难度不高,便于大规模的推广。

因此,“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号逐渐流传开来,它不再拘泥于僧众之间,而是于民间广泛地生根发芽。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念佛法门和太极拳一样,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易学难精”。

它入门的门槛较低,很容易便可以掌握;但也正是因为门槛低,所以对悟性的要求反而特别高,基本很难精通。

要想取得一定成果,在念佛时必须全神贯注、抛弃所有纷乱的杂念。最好能在脑中观想佛陀,这样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结语

“南无阿弥陀佛”真正的含义和大众认知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在这一点上,不少影视作品都难辞其咎,就是因为它们的用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才给大众造成了误导。

实事求是的说,由于古代汉语和普通话在发音上存在差别,所以佛教经典中不少梵语音译的内容,在当今社会都被误读或误解的情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参考资料:

《从“南无阿弥陀佛”的字音说起》——宗教学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