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揭秘大日如来:佛教密宗修行者的指引

发表时间: 2024-08-27 20:02

揭秘大日如来:佛教密宗修行者的指引



公元七世纪中叶之后,印度教融合当时印度的各种学说(包括佛教)而复兴起来,这对佛教来说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而当时的大乘佛教不仅局限于“经院哲学”的范围之内,而且更以思辩繁琐的学风,正在脱离广大群众。为此,大乘佛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以挽回自己的颓势,而积极接近印度教或婆罗门教,从他们那里开始接受诸如禳灾、祈福和密咒等观念,并对此进行合理化或佛教化,最后形成相对独立的密教体系。可以说密教是佛教与印度教结合的产物。

佛教密宗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大乘佛教最终成为密教,可以说是突如其来,也可以认为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密咒及其使用早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中就已出现。不过,密咒最早还是发源于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在世时尽量禁止密咒在佛教学说中出现,后来加入佛教的外道人士渐多,他们习用咒语治病。至部派佛教时,如法藏部,推崇目犍连,盛说鬼神,咒法渐行。

根据密教自己的说法,本教是由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传授给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金刚萨埵是大日如来的内眷属,是诸执金刚的上首,处于金刚法界宫,亲蒙大日如来的教敕而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而密教的理论体系,也是逐渐形成的。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左右,产生了对前面密教学说进行系统结集的理论著作,即《大日经》,又称《大毗卢遮那经》。其“大日”两字,意为“大光明”,是佛陀相状之一,有时理解为伟大的太阳。

传说《大日经》是由大日如来,即大毗卢遮那佛所讲。佛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密教与显教相对,是大乘佛教的判别。显教是如来应化身(释迦牟尼)的随机方便说法,密教是如来报身(大日如来)自受用报身所说内证自觉圣智之法,说明《大日经》是由大日如来所说,有其甚深理论依据,而且《大日经》作为密教理论经典,是最高大法。同时又是顿悟法,也是易行道。《大日经》的中心思想是“即事而真”,这一思想的形成,就是《大日经》的结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由《大日经》而完成了密教理论的形成,从而唱起“即身成佛”的引人入胜的美妙之歌。

在《大日经》中,佛祖释迦牟尼已成摩诃(大)毗卢遮那佛,整个宇宙好像被太阳照亮了,一切有情众生要在自己的思想(心)中找到正觉。究极而言之,自己的心是清净的,其修炼者应当通过他的禅定成为毗卢遮那佛。禅定功夫和诵持密咒,是密教法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禅定在密教中成为一种方法或途径,只有在禅定中亲眼见到如来,通过如来的力量才能达到究竟涅槃地。《大日经》是密教密法的大集部中较早出现的重要经典。

因此大日如来,就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根本佛、最高阶层的佛,被尊奉为最高神明。所有佛和菩萨皆自他出,居于中央位置,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大日如来依梵音可译成毗卢遮那佛,“如来”即是“佛的意思。大日如来名称出现在公元7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里。

图1

“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大日”之意胜于太阳,摩诃为"大","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译大光明遍照,亦称遍照如来。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无昼夜之分,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受到恩惠,启动萌生佛心,获得不可思议之成就。《大日经疏》记载:“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开发众生善根,乃至世间事业由之成办。”

图2

图1~3这尊石雕的大日佛像为北宋早期所造,玄武岩质地,通高35.1厘米,底宽20.2厘米,厚10.4厘米,座高7.85厘米。表情肃穆,形象庄严;双手结法界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相抵。大袖垂膝,结珈跗坐于台座上,台座前面刻太阳火焰纹样。此为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之中尊,于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称为大日理法身。八世纪时印度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阿阇梨、不空法师等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僧一行。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被称为密宗领袖,并著有《大日经疏》。此宗派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无上本尊秘法。历经五代时期,至北宋初年其影响已然式微,但尚有遗绪,故有此大日佛像,此像是在陕西的寺庙中发现。

图3

密教最重视法统的师承,传授密法,必须有金刚上师(秘密阿阖梨)的灌顶。修持密法的仪轨,还须请金刚上师的加持。因为金刚上师是师师相承的大日如来之代表,也必须是修法有了成就的瑜伽行者。密教是心法,不同于显教可借语文而领受,密教必须师徒秘密授受。而在密教仪轨中,将许多印度教的神,吸收到曼陀罗中,并依据自己的信仰特色,对包括佛、菩萨在内的诸神形象作了严格规定。这样,诸神形象包括其姿态面相等等,虽呈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外貌,但实质不变。时至今日,根据藏传佛教的传承,密教可分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所以,对当今的广大信教群众来说,密教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