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秋分时节,“凶日”传统习俗大解析

发表时间: 2024-09-21 05:16

秋分时节,“凶日”传统习俗大解析

导语:明日秋分是“凶日”,牢记:1不冻,2要忌,3要吃,老传统要懂得,健康平安过秋分。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时间过得很快,明天咱们就来到了9月22日,这天是秋分。秋分,是24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民间有云:“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像在东北地区,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今年秋分交节很特殊,建议大家提前一一天了解这天的讲究。家里的老人说:明日秋分,牢记:1不冻,2要忌,3要吃,老传统要懂得,这里说的是秋分要做的事情,到底都指啥呢?建议早点了解。

明日秋分

什么是秋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节气,昼夜平分,气温降得快。同时秋分这天,正好处于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之说,故称之为“秋分”。

在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斗指酉,秋分节气于9月22~24日交节。

今年的秋分是什么时间

今年秋分的出现时间是9月22日20:43:27,这意味着,今年的秋分是“晚秋分”,明天我们就迎来了秋分。

明天就是秋分了,此时处于深秋,太阳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温度下降的更快,白昼短黑夜长,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景象。像我们这里虽然是南方,白天热, 还需穿短袖开空调,但到了晚上,可以感受到秋风,比较凉快。

秋分至,寒气来,秋天越来越凉,此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下降明显加快,有着“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这些农谚是说,秋分节气,昼夜平稳,阴阳平分,此时夏天的炎热和暑气已经彻底消失,我们可以感受到深秋的魅力。

秋分的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此,秋分节气的气候与农谚密不可分。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秋分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开始,在这个时候,人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避免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早播种,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这些农谚都说明了秋分的人们忙碌情况。

秋分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的描述,并把秋分列为24节气之一。

我国古人把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鲍氏言:“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阳气收阴气盛,雷声逐渐稀少,直至听不到,所以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随着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湖泊河流水量逐渐减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的习俗有哪些?

秋分节气,有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竖蛋的习俗。值得注意的是,秋分也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古人把秋分这天当成中秋节来过,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像在现代,一些地区依旧有秋分祭月的习俗,人们在这天会准备祭品,祭拜月亮,祈求平安丰收。

今年的秋分有何特点

今年的秋分,为甲辰年、癸酉月、己丑日,农历八月二十,这天是定日,也为死气,是古人眼中的“凶日”。

明日秋分,提醒大家牢记:1不冻,2要忌,3要吃,老传统要懂。接下来咱们就具体看看关于秋分当天都有啥讲究,大家也可以提前准备。

秋分1不冻:不冻三部位

①秋分不冻头

古人认为,头部是人体“诸阳之会”,阳气最盛的部位,秋分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人的头部很容易着凉,若是受凉,人的阳气会受损,从而出现感冒、偏头痛等情况。

秋分该怎么养护头部呢?

在秋分早晚出门时,尤其是风大的时候,要戴好帽子,以防受风。平日里洗头时的水温也要稍微热一些,不要用凉水洗头。当额头出汗时,不要自然风干,避免寒邪入侵。

②秋分不冻腹部部位

随着秋分天气变凉,大家也要注意腹部保暖,腹部是重要经脉的汇聚之地,受凉会导致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产生不好的影响。像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易引发胃疼,经期女性则可能加重痛经等症状。

秋分怎么养护腹部?

秋分要及时添衣,不要穿露脐装或低腰裤,晚上睡觉时要撤去凉席,关好空调和风扇,做好腹部保暖,像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可以采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③秋分不冻脚

人们常说“寒从脚生”,脚被称为“人之根”,全身有多条经脉起源于足部。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所以脚部最易受寒。脚部受凉会导致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不足,进而损害脏器功能。

秋分怎么做好脚部保暖?

在秋分时候,我们应避免穿凉鞋或赤脚行走,晚上坚持温水泡脚解乏、助睡眠还驱寒,像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秋分泡脚还可以积攒阳气。此外,经常揉搓涌泉穴也能起到降压、安眠、补肾、暖脚的作用。

2要忌:忌大喜大悲

秋分节气,自然界由盛转衰,昼夜平分,古人认为这种天气对人的情绪也有影响。俗话说:“秋分不养,一年白忙。”在这个时候,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尤其忌讳大喜大悲。

秋天为什么容易情绪波动呢?

秋分后,阴气盛,阳气收,自然界万物进入收藏阶段。《黄帝内经》有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在志为忧。”秋对应肺,肺主悲,人们更容易“悲秋”,产生忧郁、悲伤的情绪,或是悲后的大喜。再加上日照时间缩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加,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更容易情绪不稳定。

大喜易使心神不宁,气血上冲,对于本就因季节变换而脆弱的身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悲则伤肺耗气,导致气机郁结,影响气血运行,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影响其他脏腑功能。

该怎么调解?

我们在这个时候,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在这个时候,运动也要适当,不大量运动,不进行出汗多的活动。以“收”为主,如登山、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扫除抑郁情绪。另外,饮食上也要清淡,多吃梨、百合等滋阴润肺的食物,也可以调节情绪。

秋分3要吃:吃苋菜

秋分当天,大家别忘了吃秋菜,秋菜就是苋菜,是古人口中的“长寿菜,也叫做“秋碧蒿”。在秋分时节,人们会去田野里采摘“秋碧蒿”回家,把它与鱼片一起煮汤,叫做“秋汤”,有着清洗肠胃的功效,也是希望全家身体健康。

推荐吃法:苋菜鸡蛋汤

食材:红苋菜70克、鸡蛋2个、香菇3个、葱1棵、盐1小勺

做法:苋菜去掉根部择干净后,用水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鸡蛋磕入碗中搅打均匀。香菇切片,香葱切成小颗粒状备用。

锅烧热后加入少许油,放入香菇片、葱花煸出香味。加入热开水煮开,然后放入苋菜和盐。待煮开后,泼入鸡蛋液,再次煮开后即可关火盛出饮用。

推荐吃法:苋菜鱼片汤

食材:新鲜鱼片(如鳜鱼、黑鱼等)、约200克苋菜、姜片、葱段、盐、清水或高汤、料酒、淀粉

做法:鱼片处理:将鱼片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如果想要鱼片更滑嫩,可以用少量盐、料酒(如果喜欢)和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

苋菜准备:苋菜洗净,去掉老根,摘成小段备用。

煮汤:锅中加入清水或高汤,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加入姜片和葱段提味。

下鱼片:将鱼片一片片轻轻滑入锅中,避免粘连。等鱼片变色且基本熟透时,用勺子轻轻推动鱼片,以防粘底。

加苋菜:将准备好的苋菜放入锅中,用筷子或勺子轻轻翻拌均匀,待苋菜变软且颜色变深即可。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味后关火出锅。

总结:明日秋分是“凶日”,牢记:1不冻,2要忌,3要吃,老传统要懂得!您都了解了吗?

关于秋分的节气习俗就分享到这里了,您认为有道理啊?

明日秋分,祝阅读完文章、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的朋友们:秋分安康,生活顺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