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竹刻大师传奇人生背后故事

发表时间: 2019-12-07 14:48

竹刻大师传奇人生背后故事

上海博物馆岁末大展开启,伊‫芸当然不能错过。带你直击现场,走进民国竹刻第一人——金西厓。

上海博物馆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开幕现场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展览图录 (可咨询伊芸)

12月7日,“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该展是为纪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2019年)、诞辰一百三十周年(2020年)而举办的跨年特展。

上海博物馆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展览现场

也是继“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后举办的又一竹刻专题展览。

布展现场图(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金西厓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收藏机构。此次展览将系统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金西厓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

金西厓是王世襄先生在竹刻艺术方面的最为推崇和最为欣赏的民国竹刻第一人!

金西厓先生

王世襄先生

民国年间,金西厓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集大成的人物,技艺精湛的雕刻、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和儒雅清新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为世人留下了大批精美绝伦的竹刻艺术珍品,被誉为:

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

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竹刻理论家


金西厓艺术人生及最牛朋友圈


金西厓自幼聪慧,生长在艺术氛围极浓的家庭,少年时就从伯兄学画,从仲兄东溪学刻竹。

留青阴阳文金城画梅窗图竹笔筒


所以如此,᠎是与金西厓在家族的熏陶和兄长的指引下,拥有良好的画学修养和鉴赏眼界分不开的

金城曾对金西厓说:“现今社会上搞书画的人很多,刻竹的人少,你不若从东溪兄刻竹,较易成功也。”

金西厓 阴文金城画梅花竹扇骨 1921年长 31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甚以其兄所言为是,遂在从金城习书画篆刻的同时,专力随金绍堂学竹刻,不仅“居家之日,恒忘寝食”,即在征途逆旅,“亦携竹材刀刷相随”。


金西厓 阴文临吴昌硕画梅花并沈颖画松棕竹扇骨(1964年)

因其志气坚毅、悟性高强,故而进境极速,很快便在技艺上赶超其仲兄金东溪,名噪一时。

金西厓 阴文自画花鸟竹扇骨 1922年长 30.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是什么样的人物,让陈宝琛、罗振玉、郑孝胥、王同愈这样身份的前清遗老与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沈尹默这样的艺坛泰斗,以及庞元济、张元济、王蕴章、唐文治、叶恭绰、况周颐、余绍宋等等各界巨子纷纷题诗、题辞,或者提供墨稿供其刊刻呢?

就是他——金西厓!

依托于家族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伯兄金城在艺文界广泛的人脉,使金西厓结识了众多艺坛名宿、画界巨子。

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金西厓书“锲不舍斋”匾额,并题:“西厓仁兄精画刻业,孜孜无时或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西篁(张希黄),皎门(韩潮)之上。”


十八年后,当84岁的白石老人在金西厓刻竹拓本第十一册的扉页上题写 “金石筼筜”四个大字时,金西厓已年近六十了。


这是同时代其他竹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受大师们熏陶,金西厓艺术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留青阳文张大千山水又行书竹扇骨

清代文人竹刻名家,往往是诗书画印兼擅的,绝不是仅仅能刻竹而已,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是一个竹人能够成长为名家甚至大家的保障。

阳文摹古泉币竹扇骨

金西厓走“清客”(书画家刻竹)一路,至此,他的作品清新、雅致、灵动、隽永,呈现出一种难以逾越的大师风范,广受藏家追捧。



艺术风格与雕刻技法


浙江地区的竹人无一例外率皆专工“浅刻”,金西厓则精通几乎全部的“浅刻”工艺。


从其传世作品来看,除未见方絜一派的陷地浅刻外,无论阴文深、浅刻与毛雕,以及阳文中的隐起阳文、减地阳文、留青阳文均极为擅长,不仅在艺术风格上形成强烈的个人面貌,在工艺技巧的高度上与前代大师相比亦不遑多让。


金西厓的竹刻创作从不单纯地使用毛雕技法,他反对当时享有“浅刻毛雕”大名的于啸仙一路⁩纯粹依 靠微细的刻工表现书画的作风,认为其“不为真鉴者所赏”,而是主张利用毛雕技法长于表现人物须发和鸟兽羽毛 的特性,与其他深浅阴文刻法配合使用构成画面。


金西厓 留青阳文金城画饯春图竹臂搁 1924年 长30.2厘米,宽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同样,在对待阴文深、浅刻问题上,他也是从艺术效果出发加以 运用,而并不囿于某种先验的雕刻样式。


他反对当时世俗有阴文浅刻“越浅越难、以浅为贵”的认识,认为应该按 照书画风格的不同来加以选择,飘逸姿媚之风自应出以浅刻,而沉雄凝重之态则非深刻无由体现。


这就反映出他从 艺术着眼灵活运用技法的高明态度,摆脱了雕刻匠人习惯从工艺角度炫耀某种特定技法的创作倾向。

阴文赵叔孺画松菊又行书竹扇骨


留青阳文金城画花卉⁢并陈宝琛行书竹扇骨


阴文沈尹默行书竹扇骨

艺术地位和理论成就

金西厓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他的竹刻创作以扇骨雕刻为主,这些扇骨竹刻的墨稿或来自于同 当世书画名家特别是与兄长金城的合作,或传 移模写名家笔法墨迹和金石传拓之本,亦有不少出于自运者。

金西厓 陷地深刻金城画水仙竹臂搁 1920年 长2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 阴文王福庵隶书铭竹印规 20世纪40年代初 高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雕刻形式多样,无论阴文、阳文、 留青,或则深刻、浅刻、毛雕,皆达到很高水平。与一般竹人镌刻他人画稿或者画影图形亦步亦 趋,或者錦上添花无端用巧的路子不同,金西 厓尤其擅长灵活运用不同刻法以表现书画墨稿 的笔墨趣味和艺术意境,但又能避免堕入炫耀 技艺的歧路,始终保持雅正的艺术品格。

在《刻竹小言》中,金西厓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刻竹经验和治艺体悟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真知灼见溢然篇目间。

金西厓 阳文摹小克鼎铭竹臂搁 1932年 ‫长27.5厘米,宽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学界对此书给予极高的评价,一时名流题赞不绝。

《刻竹小言》由《简史》、《备材》、《工具》、《作法》、《述例》、《述例续篇》诸章组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提纲挈领地奠定了竹刻历史与竹刻工艺学的叙述框架,具有经典意义。

作为传统竹刻研究集大成的人物,金西厓的《刻竹小言》也取得突出的成果。


(左)金西厓《刻竹小言》初稿 (右)王世襄写本《刻竹小言》


芸書房藏民国珂罗版《西崖竹刻》全1册


芸書房藏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竹刻文房器物文献 一组 (详情请咨询伊芸)

当民国竹刻第一人金西厓与世界顶尖的的上海博物馆相遇,上博年末大展拉开序幕。伊芸看后激动万分,各位藏友快快行动起来吧。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

附录

(4部分)

金西厓竹刻扇骨定名凡例


金西厓竹刻技法举要


展品所涉主要艺文人物一览


金西厓先生大事年表


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