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囤积物品决策二十年后的反思与后悔

发表时间: 2024-09-16 21:38

囤积物品决策二十年后的反思与后悔

“收藏致富”?呵呵,醒醒吧!这年头,谁还稀罕那些破烂玩意儿?20多年前,我满怀憧憬地囤积各种老物件,幻想着它们会让人致富。结果呢?一屋子的“宝贝”变成了废品,只剩下满腹的懊悔和空空如也的钱包。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贪婪、市场无情的血泪教训。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眼光,低估市场的残酷。古玩收藏热潮退去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无处安放的“宝贝”。

20多年前,我像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不顾家人的苦口婆心,执意要在古玩收藏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我坚信,只要囤积够多的老物件,终有一天会让我成为人生赢家。可惜,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如今,那些曾经让我自鸣得意的收藏品,不是沦为废品,就是无人问津。

你说气人不气人,那些老钱币,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如今却沦为废铜烂铁。

瓷器也都是老普货,别提了,连废品站都嫌弃。

这些石头雕刻,好歹还算是件艺术品,可惜现在的人哪有闲钱买这些摆设?

至于那些玉器,嘿,现在的年轻人管这叫“智商税”!

想想当年信誓旦旦的样子,再看看如今这满屋子的“宝贝”,我不禁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这些年,我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是烧了一大笔钱。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收藏应该是一种单纯的爱好,而不是一场豪赌。

可别以为只有我这个傻瓜栽了跟头,古玩市场上,像我这样的“前浪”比比皆是。我认识的有个70多岁的老商贩,也囤积了一大堆老物件,如今却找不到接盘侠。他的处境,跟那些被时代抛弃的老物件何其相似,孤独、凄凉、无助。

这位老商贩的收藏,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有些已经沦为废品,有些虽然还值点钱,但就是卖不出去。那些古董西洋扇、外销扇,虽然体现了匠人的技艺,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谁还会为它们买单?

还有那些晚清时期的官袍,据说是皇帝御赐的呢。布料、做工、刺绣,件件精品。可惜啊,在这个注重实用的时代,有几个人收藏这些不易保存的艺术品。

清朝同治年间的大地瓶瓷器,虽然有点残缺,但价格依然不菲。问题是,现在的人都很务实,谁会花大价钱买个没用的花瓶?

最让人唏嘘的是那一大车子的年册和珍贵邮票。老商贩当年为了收集这些邮票,可是花了一套房子的钱啊!谁能想到,这些曾经珍贵的邮票,如今竟然沦为了废纸,只能当普通纸张处理。

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曾经火热的古玩收藏市场,如今已经凉透了。那些曾被视为宝贝的老物件,不是沦为废品,就是无人问津。花费巨资和心血收集的东西,最后可能就这么打了水漂。


回顾这段经历,我懊悔得肠子都青了。但是,懊悔之余,我也有了新的认识。收藏不应该成为一场豪赌,而应该回归到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本质上来。

真的不应该盲目追随潮流,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收藏品。同时千万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要人云亦云。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