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走进毕加索的艺术天堂:一场西班牙纪行的视觉盛宴

发表时间: 2024-08-31 20:55

走进毕加索的艺术天堂:一场西班牙纪行的视觉盛宴

马拉加,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地中海阳光海岸中段的一个港口城市。它拥有长达14公里的海岸线,是西班牙第二大地中海港口。

马拉加是全年365天有超过300天都阳光灿烂的城市。

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约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就创建了马拉加,因此地港口附近的鱼比较咸,马拉加是腓尼基语“盐”的意思。

它像西班牙其他城市一样,历经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摩尔人和天主教的统治。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罗马露天剧场,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16世纪大教堂,中世纪摩尔人城堡......在摩尔人时期,这里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马拉加是西班牙天才画家、现代艺术创始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毕加索的故乡。他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

人们常说,一个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马拉加是毕加索的心灵家园。毕加索曾说过:没有体会过马拉加阳光的人,就创造不出立体主义的绘画艺术。

他在马拉加生活了10年后,随父母搬到了西班牙北部,并于1897年赴马德里的普拉多艺术馆进修。1900年后,他前往巴黎,并一直定居法国。

我们去马拉加,就想去看看,是怎样的家乡孕育了他一生取之不竭的,丰沛的创造力?又是怎样的家庭氛围启蒙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智,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外力控制的绝对思想自由?

他一生完成的作品约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还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他那独树一帜、狂放不羁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更是无人能复出其右。

他的作品从自由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又到现实主义......他才不管众人眼里的啥主义,他的就是主义,他的就是自由。

我们租车从格拉纳达出发,经龙达、米哈斯小镇,于傍晚时分抵达马拉加。我们预订了毕加索博物馆斜对面的一家酒店。一放下行李,我们就直奔毕加索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梅塞尔广场旁一条繁华街道上,它是一座由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改建而成的。毕加索当年就诞生在这附近。

这里收藏有毕加索285幅油画、版画、素描等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由其家人捐赠的。特别是有43件他的一些早期作品。

一路耳机导览我们沿着楼梯向上的,是他的一些思考理念、想法和个人喜好。这里还有很多他和家人、和他父亲的朋友们的合影、和妹妹一起在海边玩耍的场景照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赫赫地用黑色粗粗的字迹打印在博物馆墙上,毕加索说的:“我小时候母亲对我所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个士兵,你将成为将军;如果你是个修士,你将成为教皇。后来,我当了画家,于是我就成为了毕加索”。

毕加索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不好,上课对他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他就喜欢胡思乱想,调皮捣蛋,或者干脆睡觉。常常因此而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耻笑。

他唯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画画。甚至在老师罚他禁闭时最高兴,因为可以在禁闭室里自由自在地画画。他5岁时做的剪纸就惟妙惟肖,8岁就创作了第一幅油画作品。

看他用极简的线条,就勾勒出了一头牛的形象,且每头牛神态各异;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复杂的意象。


当全世界都不认可那个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天资愚钝、不爱学习的孩子,唯独这位母亲,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天赋,并打心底里真正地接纳他,认可他。且无论外人怎么觉得,她都会由衷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最优秀的。

而他作为画家的父亲,则更是身体力行,从小就教他作画,发现他的艺术天赋。当他找不到自信时一路陪伴他、鼓励他,并时常带他去参加自己画家朋友们的聚会,开启最初的艺术熏陶的启蒙教育。

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去了马德里司导安稳同学推荐的一家小餐厅觅食。这家餐厅看来比较网红,还没完全到西班牙的晚22:00晚餐高峰时间,大门口的露天席位早已经坐满了人。幸亏我们早早到了,看到室内不多的座位也几乎都被提前预订了。只剩下一个空位,仿佛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

这里的餐桌全部是大大的椭圆形的啤酒桶外加一个桌面,像敦实的呆萌小胖子,四周配以高高的脚凳。

这家餐厅的特色是鱼。漂亮的小姑娘waitress拿出一张张着嘴的鱼骨图,标明了鱼的各个不同部位,我们一下看傻了眼。

看西班牙文对照的英文也只认识写有鱼和金枪鱼的两种,拿出翻译软件也是翻译得乱七八糟,不明要义。于是只得采取最后的绝活,让这小姑娘帮忙推荐店里的特色菜肴。

唉,看来还是攻略做得不到位。原来这里的“地中海饮食”有维多利亚醍鱼、什锦炸鱼、鲜烤沙丁鱼......

用英语点餐是我永恒的软肋。上次去英国还把菜单煞有介事地拍下来,打算回来好好研究下。可等到回家又将之束之高阁。这次是让人更加蒙圈的西班牙语,心里又默默地原谅自己一次。只能自作自受了。

好在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味。

晚餐后我们去马拉加那长长的海岸线溜达。远处的港口停泊了许多船只。塔吊高耸,还依稀看到堆积的许多集装箱。

这边金黄色的沙滩上,海浪声声,海鸥上下翻飞。悠闲的人群有打沙滩排球的,有坐在沙滩上喝酒、聊天、晒日光浴的,海滨步道上有穿着简洁的运动装一溜小跑锻炼的......

当我们追逐着海浪,不自觉间向大海深处挺进,想拍几张美照时,不知何时从何地冒出来的骑摩托海警,像从天而降的虾兵蟹将,向我们发出警告,虽听不懂西班牙语,但大意肯定是不要离海岸线太近,提示风险之类。

我们吓得赶紧后退。一旁坐在沙滩上的人群还报以善意的微笑。那潜台词是:嘿嘿,我们也曾经这样地被这些海警警告过。

看来人类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是完全相通的,语言有时完全显得多余。

当我们在街头徜徉,这里随处可见“毕加索元素”。

建筑上的抽象画、街心公园的雕塑、商店橱窗上的版画、街道大门上的插图。都是让人忍不住驻足,好奇地细细品味一番的。


这样的“毕加索元素”无处不在......

马拉加曾经孕育了毕加索。毕加索又一直浸润着马拉加。

他曾经是马拉加的毕加索,后来是法国的毕加索,而现在是——全人类的毕加索。

而马拉加,则一直是,且会永远是——毕加索的马拉加。

深夜时分,我们回到在毕加索博物馆斜对面的小街上那家名称里带“高级”Premium的酒店。

这家在Booking上预订的酒店图片精美,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但还特别附送了一样东西——冰冷。黝黑潮湿的地面,灰不溜秋性冷淡风的盥洗室,被窗帘遮挡、紧闭锁死的阳台门......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呵呵,看来老外跟我们也一样:声称高级的酒店多半都高级不起来;叫精品的酒店也不太可能是精品。好在有窗外小街上通宵达旦喝酒聊天,气氛炽热的人群,我们也只好将就着,将那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嫁接到我们自己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