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6 14:00
前些年,一位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被某地引了过去委以重任。上下左右都把他当作“宝贝”,以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变化,该博士更是踌躇满志,决心不负所学,狠狠地建树一番。
谁曾料,不到一年光景,发现自己没有了刚来时的那种光鲜,甚至不太受待见:在上司那儿失去了“势”;在同僚中引起了“非”;在广大的下属那儿招来了“怨”,情绪好不灰暗。
借出差的由头,拜访恩师,希望离开地方,回到京城,重新谋个职业。“导师”默默地听完了“得意门生”一年经历点点滴滴的倾诉,正好也到了饭点,遂和弟子一起到过去经常光顾的地方找了一回夜市味。临别,明确而坚定地告诉弟子两点:一不为“失意”甚至“失败”的学生重新介绍工作;二是一周之内,会请国内一知名书法家专门创作一幅作品,希望对时下“不顺”的你带来改变。
博士就这样带着不甘又期冀的心情和恩师道了“再见”,来到了想跳槽的地方。
导师就是导师,不愧“大家”!原来,他早就料到自己这位事业心强烈的弟子会有这个“不顺”。半年前,就对弟子在地方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了解掌握,并想好了帮弟子过这个“坎”的办法,请人创作了一个字的书法作品。没有当面馈送的原因还是吊吊弟子“思想”的胃口,增强助力效果。
一周时间刚到,博士收到了导师的快递。晚上没人打扰,便悉心打开包装,将书法作品摆到案头。只见大大的一个“静”字,落款处备注:“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博士就是博士,不愧“聪明”。思量了一宿,真是匙糊灌顶,大彻大悟!
原来,博士的理论储备、科技文化功底非常扎实,贡献地方发展的决心和自信也是棒棒的。但初出茅庐,自信过度,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下车伊始,便率尔操觚,难免不接地气,挂一漏万。
幸亏导师送来了“及时雨”,调剂自己的“心火”,否则当下“不顺”还是小事,必定落个贻笑大方、油炸猢狲的下场。
获得灵丹妙药的博士狠狠地改变自己适应水土,强制自己由“动”变“静”,奇迹果然出现,又重获重视。后来的发展当然是“元亨利贞”!
博士的经历,用事实证明一个理:人生中,当事态不利时,保持冷静,杜绝“妄动”,尤其是“心”千万不能乱,不能妄,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必然会涌出智慧渊泉,等“势”出现时,再采取行动,一定事半功倍!
此时,会发现静就是吉!
《易经》多个卦象都传达了在特定情境下保持静默和稳重的可贵。
在《震》卦专门阐扬“动”的哲理之后,紧跟着,《艮》卦专门教诲人要适可而止。“艮”就是止的意思,停止、静止、不要动。卦象辞有:“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无咎也。”要求人在某些情况下要像“山”一样静止不动,“君子”要象山那样“思不出其位”。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易经》《艮》卦的思想进一步系统阐发,提出了“清静无为”、“静能生吉”的观点。
不要将先圣“静”的思想片面地当作自己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挡箭牌。根据客观时机的变化,灵活变通,在该行动时候行动,“动如脱兔”!在该沉静时候静默,“静如楚女”!无论动还是静,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最终目的是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人生大道!
就如那位博士,在事态不利时保持理智、稳重,静下心来相检讨得失。
修炼“静”的功夫是当代年轻人必须要做的功课。
财帛常打心头走,
可惜眼前难到手。
不如意时且忍耐,
逢着闲事休开口。
一生顺遂的人,大抵都是静得出奇的狠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又因生活所迫,当了几年和尚。在他扛起反元大旗时,有一个朱升的谋士,经常给他讲“周宣王斗鸡”的故事,反复说明条件没有具备的情况下必须“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建议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路线,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当时,元末反抗起义风起云涌,最大的力量有四支。如果锋芒毕露,就有可能最先被消灭。朱元璋正是采用缓称王的政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独面对元朝镇压和其他力量的猜忌攻击,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为最终夺取天下积蓄了强大的力量。真可谓“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周宣王斗鸡》如是说:“纪渻子为王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中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康熙八岁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索尼是四朝元老,资格最老,苏、遏威望较低,唯鳌拜南征北战,自恃功大才高,骄横霸道。先是阻挠天子亲政,天子亲政后依然专横欺主。在祖母暗中支持下,康熙不动声色训练亲王武士,并假说封鳌拜一等公,当场由武士将其捉拿,下狱。十六岁的康熙,终于夺回了皇上的权力。
去小人而正风纪,去鳌拜而亲政,整整静等了八年。真可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新中国的红色经济专家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法宝可称为一个字——静。即没有把情况弄清楚就不讲话,更不做决定政策,一旦做足了“十月怀胎”的静功,“一朝分娩”的动功就像高山上滚石头,无往不胜!
好动不休,做事之所以难以成功,就像风中点蜡烛,虽有血性,却是枉然。此时,不妨认真地琢磨琢磨这个“静”字,把它拆开看,就会发现“青”年人总是喜欢“争”,争得越多碰壁越多,这是因为心不静则神失守;神失守则谋不周;谋不周则事不成!“静”而不争,才是人生的大道理。
心静才能产生稳定
心静才能产生恒志
心静才能产生智慧
心静才能产生力量
尤其,当人遇有“不顺”、“逆境”、“蹇厄”时,让心“静”下来,再“静”下来,“吉祥”就会渐渐向人招手了,不信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