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春节泡茶必备神器,了解茶盘、公道杯、茶刀等10种茶具的独特之处

发表时间: 2023-01-24 12:13

春节泡茶必备神器,了解茶盘、公道杯、茶刀等10种茶具的独特之处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晒了一张冷门茶具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里。

结果有好多人,没能猜出它的用途。

如图所示,这看起来像一个叉子。

只不过中间开了口,后面还带有长长的木质把柄。

奇了怪了,这到底有什么用?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它的名字叫“茶杯叉”,简称杯叉。

它的使用原理,和叉车类似。

放入茶杯底部,轻轻一抄,能顺利叉起茶杯。

这时无需用手,也不必担心在客人杯子表面留下指纹印,能顺利将茶汤递到对方面前,更加卫生。

杯叉这个物件在茶桌上很冷门,出镜率不高。

因为它很鸡肋,万一遇到杯身宽窄不适合的茶杯,宽了窄了都用不上。

正式喝茶待客场合,茶杯底部还要加上杯垫。

比起单手用杯叉递上一杯茶,双手持杯垫递上更显诚意。

一来二去,茶杯叉在茶桌上存在感弱,没多少茶客会专门购入一件没有实用性的摆设品。

和杯叉相‌比,下述这些茶桌物件,泡茶实用性更高!

《2》

一、茶盘。

泡茶喝,茶盘是茶桌的身份标志。

若是缺了茶盘,整张桌子看着和书桌、饭桌,并无区别。

摆上茶盘,放置相应茶具,看起来才像泡茶台面。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茶盘,让不少茶友犯了选择困难症。

其实,不同材质的茶盘,各有优缺点。

竹木茶盘,入手成本低,性价比高,但是怕潮湿,用久后遇到南方的回南天,容易发霉。

藤编茶盘,造型古朴,风格百搭。

乌金‏石茶盘,沉稳大气,手感掂起来比较沉。

砚石茶盘,经久⁣耐用,不易磨损,养护简单。

诸如乌金石、玉石、砚石等材质制成的茶盘,外形美观大气。

不易吸水,不易变形,容易清洁。

但在泡茶使用期间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将茶具底部磕损。

二、盖碗。

泡功夫茶,主泡茶器无非是壶与盖碗。

二选一选项里,建议优先选白瓷盖碗。

盖碗泡茶,适用范围广泛。不存在繁琐的一壶一茶要求,几乎所有的茶叶都适宜冲泡。

只要泡茶使用过后,及时清洗干净。

再去冲泡另一款新茶,丝毫不存在串味影响。

白瓷盖碗,有盖也有碗。

完整配套的三才盖碗,底部还配套底托。

泡茶使用期间,盖碗的合盖角度可自由调整。

倒出茶汤时,顺着合盖缝隙缺口,茶水直泻而下。

比起用壶泡茶,盖碗倒出茶汤用时更快、更利落。

快速出汤,沥干茶汤后,趁热揭盖闻香。

揭盖一闻,丝丝绕绕的馥郁茶香,立马飘入鼻端,美妙不已。

三、公道杯。

公道杯是白瓷盖碗的黄金拍档。

盖碗,负责主泡。

公道杯,则是分茶器。用途是盛放茶水,倒茶分汤,均匀茶汤。

买公道杯,主流首选玻璃公道杯。

玻璃材质通透美观,性价比高。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汤色是深是浅?茶毫是多是少?汤水是否浑浊?一眼就能看清。

假设一款茶,品质糟糕,汤水浑浊不堪。

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后,先观察汤色,再分汤饮用。

这⁦样也能得到提前预警。

不至于让自己在不知不觉间,饮下一杯又一杯问题茶!

四、茶杯或主人杯。

主人杯,仅限自己私用。

客人上门喝茶,千万别将主人杯递给对方使用。

比如,养好的建盏、养出漂亮金线的汝窑主人杯等,随意递给他人使用并不卫生。

选主人杯时,没有太多讲究,符合自己眼缘即可。

哪怕容量选大一些,也无妨。

自己独自喝茶为了省事,将完整一道茶水冲入主人杯内,直接饮用即可。

但普通茶杯的容量不适合太大,40-50毫升左右,绰绰有余。

毕竟,喝功夫茶,贵在小口细品,而不是大口牛饮。

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泡出来的茶汤,数量有限。

假设同时有四、五人在场喝茶,每人都拿着大茶碗等着分汤。

将茶汤匀分后,每人只能分得浅浅一层,着实尴尬。

倒不如选小巧细致的白瓷小茶杯,更؜具实用性!

五、杯托/杯垫。

杯垫别称杯托,作用是承托小茶杯。

烧水泡茶喝,滚烫热茶刚冲泡出来时,温度还很高,不适合直接拿起茶杯饮入。

需要将茶杯往自己的方向移近一些时,双手并用。

拿在底部的杯垫上,更加稳妥。

另外,主人在招呼客人喝茶时,不适合用手去碰客人的茶杯。

要么像开篇提到的那样,用上茶杯叉。

要么避开小茶杯的口沿,尽量拿在杯底。

要么在正式喝茶场合下,使用杯垫,双手给对方奉茶。

选杯垫,一般与茶杯配套使用。

茶桌上,杯垫虽小,但作用却无可替代。

六、茶盂(水盂)。

干泡茶台上,茶盂必不可少。

从湿泡台到干泡台,最大的区别时,茶桌底下撤掉了可以连接茶水桶的橡胶管。

湿泡台泡茶期间产生的一切废弃茶水,都可以往桌面直接倒。

倒在桌面后,水流自然往下,能统一汇入下方的茶水桶。

而干泡台,并没有这套繁琐的“下水设施”,得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多数时候,为了布置整齐美观的茶席,会往台面铺上素色防水桌布再泡茶。

在干泡台上泡茶,烫碗温杯的废水、喝剩下的残茶、冷透后不打算继续喝的茶水,一概倒入茶盂内。

茶盂,可视作干泡台面的废水收集处。

不过要注意,泡茶使用过后,及时倒掉茶盂内的废水。

用清水加以冲洗,更能确保卫生。

七、茶针、茶刀。

之前在朋友圈内,看到这样的一幕。

有位熟人在围炉煮茶,烧烤桌上,正加热着一壶老白茶。

一旁还顺便烤着几个砂糖橘。

乍一看,颇有过年的气氛。

但看到他发出来的撬茶图时,差点被逗乐了。

哎呀,这不是菜刀吗?

撬茶饼,直接上菜刀,真心没必要!

万一这把菜刀没洗干净,弄脏了茶饼,导致串味怎么办?

菜刀毕竟不是专业撬茶工具,容易将茶饼撬碎。

撬出大量碎茶渣末,损耗太大。

稳妥起见,为避免撬茶过碎,用上茶刀、茶针等专用撬茶饼工具更好。

习惯喝老白茶饼的茶客,家里买一把趁手的茶刀撬茶,很有必要。

八‏、电子克秤。

过新年,春节的茶桌上,少不了准备几泡好茶撑场面。

比如,荒野银针。

比如,桐木正山烟小种。

又比如,5年左右的高山白露寿眉饼。

但喝茶时,别忽略一个重要细节——称茶。

动辄好几千的荒野银针,随手往盖碗里投入一捧茶芽。

未经称重,本身仅需5克就能泡出味醇香隽、鲜醇甘爽茶味。

硬生生随手抓到了8克、10克,严重超量。

泡出来的茶汤,茶味过浓,有损好茶本身的鲜醇特色。

积少成多,一次浪费3克、4克。

连泡一个月,按每天泡一次茶来计算,浪费接近一两。

换算下来,着实可惜。

为了精准投茶,在茶桌旁备一把电子克秤,很有必要!

九、茶剪。

很早之前,有位外地茶友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福建人的茶桌上,总要放一把剪刀?”

这个嘛,是用来剪泡袋的。

曾经晒过一张鹤嘴茶剪的图片,结果接连好多位茶友都表示,他们家里有同款。

可见这把小巧的剪刀,看似轻巧,泡茶过程却大有用处。

独立泡袋密封的武夷岩茶,包括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即便泡袋旁另设有竖向开口。

类似扯开一袋薯片那样,轻轻一扯,就能扯开一个口子。

但这样倒茶,并不顺畅。

并且万一扯袋口时,用力过猛,还会将里面的干茶条索弄碎。

稍不留神,洒出一大片干茶,那就尴尬了。

拿出一把小茶剪,剪开袋口后,稍微撑开。

投茶进入盖碗时,举动会更优雅。

十、茶巾​。

茶巾是茶桌上的清道夫。

在干泡台面泡茶时,但凡有滴落、洒出、倾洒在外的茶水,都要及时擦干。

用公道杯分茶进入小茶杯前,最好用茶巾将底部擦拭一番。

以免一边分茶,一边又有茶水顺流而下,很不卫生。

不过要注意,茶巾不等同于抹布。

除了擦拭茶桌外,其余场合,不要使用。

为了考虑实用,选茶巾最好是选深色耐脏、吸水性好一些的。

泡茶使用过后,将茶巾摊开。

千万别继续堆叠在一起,容易发散出不好闻的气味。

用上几次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再整齐叠放在茶桌上备用!

《3》

泡功夫茶,最基础的三元素,无非是盖碗、公道杯、小茶杯。

剩下的零零散散小工具,挑选起来时只有一个原则——实用为上。

没必要为了买全、买齐,而去买下一大堆闲置物品。

举个例子,像开篇提到的茶杯叉。

这个物件冷门得很,连许多老茶客都认不得,买回来后压根用不上几次。

将这些零碎物件,杂乱无章地摆放在茶桌上,会影响茶席整体美观。

最关键的是,买回来后,根本派不上用场。

长久闲置后,落上厚厚一层灰。

平日打扫卫生时,还⁢徒增麻烦,何苦来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