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马未都身份探讨:考古学家或是其他角色?

发表时间: 2024-07-01 01:13

马未都身份探讨:考古学家或是其他角色?

在艺术品收藏领域,马未都这个名字无人不知。他作为一名收藏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不少文物收藏,并且凭借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在一些领域发表了观点。然而,他的一些言论和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马未都早年的经历较为丰富,他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还当了几年机床铣工。后来,他涉足收藏领域,并且因为在北京市面上捡到了一些“漏”,收藏了不少文物。此外,他还与王朔刘震云等京圈大佬成立影视公司,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影视剧,如《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这些经历使得他在一定范围内积累了名气。

然而,马未都的一些言论和观点却引起了不少争议。在曹操墓事件中,他自诩为“业内人士”,对曹操墓的鉴定提出了不专业质疑,被考古学家严肃驳斥。在窦文涛的《圆桌派》中,面对真正的考古学家唐际根的专业知识,他在考古专业知识方面基本插不上一句嘴。这些事件让人们对他的专业能力产生了质疑。

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争议点是关于“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马未都提出,司马光砸不了缸,因为宋人根本烧不出大缸。他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的这个观点确实有些牵强,毕竟《宋史》中明确记载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而且司马光也因此名震京师。如果毫无根据地反驳,确实显得有些无知。

他的第二个论点是,宋人根本烧不出大缸。他认为没有缸,何来的司马光砸缸呢?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首先,《宋史》中记载的是“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里提到的是瓮,而不是缸。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先统一主体。马未都以明清时期大缸烧制技术为依据,认为孩子砸不开上了瓷釉的大缸,就算有陶制品,容量也装不下一个小孩。但实际上,史书上提到的是瓮,而瓮和缸是有区别的。

早在宋代之前,就有一个成语叫做“请君入瓮”,这个成语表明,至少唐代的瓮能够装得下一个成年男子,更别说一个小孩子了。而且,有网友提出,如果宋代没有大缸,怎么文人墨客要写大缸呢?故宫博物院的考古专家杨静荣也指出,宋墓一处壁画中,里面就画有大水缸。还有山东曾经出土过将近 1 米高的水缸。这些都表明,宋代是有大水缸的,而且装得下小孩子。因此,司马光砸缸并没有什么不妥。

此外,最近的考古发掘更进一步证实了宋代缸的样子。2019 年至 2022 年,嘉兴市文物部门对东塔寺遗址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一些遗迹遗址。2023 年 9 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对东塔寺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在东塔塔基部分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 52 口大缸,这些大缸缸口内径 1.1 至 1.2 米,内深 95 厘米,缸底内径 40 厘米。这些大缸深埋夯土之中,组成一个“亞”字形。专家认为,这是国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结构处理最复杂的塔基遗址,代表了北宋时期江南建筑基础做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人对水乡潮湿软土环境卓越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东塔寺遗址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风貌。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宋代是有大缸存在的,马未都否认“司马光砸缸”故事真实性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总的来说,马未都虽然在收藏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他的一些言论和观点确实存在争议。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来对待历史文化,避免仅凭个人主观臆断就轻易否定一些历史事实。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考古学家和专业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