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5-30 15:23
庄子早在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你听过那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故事出自庄子《天道》,名为“轮扁斫轮”。轮扁是一位制造轮子的高手。有一次,他受邀来到齐国宫廷工作。闲暇时,他发现齐桓公正专心致志地看书,便好奇地询问:“大王,您在研读什么书籍?”齐桓公向他解释说这是一本载满了圣人言论的书。轮扁接着问道:“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回答说:“他们已经去世了。”轮扁便对齐桓公表示:“那么您所阅读的,只不过是圣人们的糟粕了。”齐桓公听后大怒,质问:“你一个造车轮的,怎敢轻视圣人?你今天要是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就等着处死吧!
轮扁毫不畏惧地解释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的。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奥妙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之所在,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
啊!”
这一番话让齐桓公感同身受,他的兴趣被勾起,于是,他鼓励轮扁继续分享他的想法。
轮扁娓娓道来:“其实啊,我后来琢磨明白了,真正的道理,都是靠我们自己去深刻体会和领悟的,这种领悟,真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就算我们真的找到了词语来表达,那也往往只是表面的意思,真正的内涵,是说不出来的。就像那些圣人的言论和文字,虽然它们很有智慧,但最能反映他们深刻领悟的,恰恰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那一部分。所以啊,用言语去传达的,往往都只是他们的表面意思,或者是他们理解得不够深刻,或者是没有表达全面,或者每次表达都会有些不同。所以,我才说您读的那些,其实都是圣人的糟粕。”
所有的知识和语言都是体验的降维投影,文字亦不例外。我们不可能不用文字,然而,过度倚赖文字,双会阻碍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与体验。文字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
,尽管手指本身并非月亮,但缺少了这只手指,我们或许便无法探寻到月亮的所在。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人们往往过于专注于研究这只手指,却忽视了真正需要去观赏的月亮。这种偏向导致文字逐渐偏离了它所应承载的道的本质。
所以,庄子借轮扁之口说文字是古人的糟粕,其实是提醒后人要顺着手指去看月亮,即通过圣人的文字去体悟大道,以心引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那些道理背后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