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老物件的价值变迁,为何今生再无升值可能?

发表时间: 2024-08-02 07:28

老物件的价值变迁,为何今生再无升值可能?

老物件是过去某个时段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曾经喜闻乐见,熟视无睹,一段时间过去后,人们怀旧之情萌生,对它们格外珍视。我曾经收藏了许许多多的老物件,从清末到九十年代,琳琅满目,不一而足,曾经以为它们会在收藏数年后升值,为我带来一笔财富,不想时代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我的梦想也成了黄粱一梦。

八十年代小人书

《王佐断臂》是1985年的作品,小人书中的精品。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对小人书情有独钟,无论是自行购买还是到租书店租书来看,阅读小人书成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王佐断臂》这样的书在当时比比皆是,故事引人入胜,绘画精美绝伦,看得人如痴如醉。

我和很多过来人一样对小人书有着很深的感情,也自行收藏了许多小人书。为了保护它们的外观不被破坏,现在已经不再翻看它们,而是装上塑料套子,小心地保护起来。如果将来能够升值,将是一笔意外的财富。然而,旧书市场已然崩塌,小人书没有出现暴涨行情,《王佐断臂》这样的品相极佳的精品书,也已经卖不上价钱,只能在书架上继续沉沦。

清末鼻烟壶

清朝人喜欢鼻烟壶,老地主家、土豪劣绅家都有不少,寻常人家是用不起的。这些曾经的身份象征也很有收藏价值。它们使用了优秀的瓷器制造技术,上釉、绘画无不是能工巧匠的作品,有的鼻烟壶还要在壶盖上使用玉石和黄金白银加以配饰,更是价值不菲。

我也曾收藏过数年的鼻烟壶,时代从清末到民国不等,此时的瓷器技术已经达到历史的巅峰,这些鼻烟壶如今虽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用来观赏和把玩实在是绰绰有余,不但瓷器和辉煌精美,每一个鼻烟壶的壶盖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翡翠,有的是碧玉,有的是南红玛瑙,价值很高。

我收藏它们的时候也是花费了不少金钱,曾对它们的升值前景寄予厚望。然而多年过去,这些鼻烟壶随着瓷器价格的陨落也高台跳水,连进价都难以保证。可怜我耗费多年的感情,最后落得一身灰。曾经高大上的鼻烟壶只剩下了自己把玩欣赏的价值了。

民国木佛像

木佛像在清朝和民国非常流行,民间信佛人士极多,人们在家中摆放佛像,终日烧香磕头,祈求神灵的保佑。很多雕刻师认准商机,雕刻了许多木雕佛像投放市场,因为信众众多,销路很好。因此民间这类佛像的保有量不小。我曾经收藏了许多,多数是雕刻技术上佳的精品,木质也包括黄杨木这样的上品木质。

黄杨木颜色黄赤,极为优美,不需上色即可夺人眼目。另外还有用枣木雕刻的,工匠为了掩盖木质颜色的黑黢,为佛像上了色彩,五颜六色、光怪陆离,非常好看。我对它们的收藏前景抱有美好的幻想,可惜时代已经变化,信佛的人越来越少,更没人购买这类老物件放在家中。此收藏项目终是输给了时代,以失败而终。

六十年代旧手表

我的另一项收藏是旧手表。钟表类是老物件收藏的一个大项,从清末民国传下来的各式钟表不计其数,不过,我认为现在的人们对那种老式钟表没有什么感情,因为从未见过。反而是49年以后出品的手表曾经被人喜闻乐见,很多人都戴过,至少也是见别人戴过,对它们有感情,有收藏的动力。手表也曾经是新人结婚的三大件之一,历史感很厚重。

我收藏过许多六七十年代我国生产的手表,以这款辽宁出品的红旗全钢手表为代表。这块手表是老工业基地的技术结晶,不锈钢外壳,内部机械十分精密,是当时全国工业的杰作。红旗两个字也格外吸引眼球,和现在的红旗轿车一模一样。就是这样一块历史感厚重的手表,最后因为价格腰斩无法卖出,变成了我的个人收藏,不再有出手的机会。

结语

时代的变迁曾经造就了收藏的繁荣,这似乎是历史规律,但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却似乎不再适用了。人们不再对老物件有兴趣,被新生事物吸走了全部的目光,执着于那些老物品的只剩下垂垂老矣的晚年人士。

对于喜爱收藏的人士来说,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对老物件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我虽在这场收藏业的变迁中损失了金钱,但也收获的诸多藏品也充实了我的感情世界,这或许就是收藏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