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深厚的茶文化传统

发表时间: 2020-09-26 16:15



茶,原产我国川、滇两省,最初被作为药、菜用。西晋时成为接待贵宾、修身养性的媒介。南北朝时随佛教的流传饮茶成为祭祀神灵的高雅之物(今之填箱,上梁,死人皆用)。唐时饮茶文化达到巅峰时期,唐人陆羽总结成《茶经》三卷,使饮茶从单纯的消食解渴上升为一种艺术——“茶艺”。陆被后人尊为“茶圣”、“茶神”。宋代的茶肆更是遍布城镇,时四川谚云;“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茶大致可分为六类:绿、红、乌龙、白、花、砖(紧压)茶。

绿茶——六类中历史最久,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名品若西湖龙井,碧螺春,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香火鼎盛之地,据传说一年只采365片芽叶专供皇帝祭天、祖之用。“蒙山顶上茶”与“扬子江心水”并称“双绝”)、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等。我市商南、镇安、山阳之茶亦此类。

红茶——全发酵茶。起源于明中叶,最为国外嗜茶者所爱。名品若祁门红茶,多供出口。

乌龙茶——介乎绿、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其特点也介乎二者之间。名品若福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等。其中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据传只有四株茶树,生于深山峭壁,每年仅产8两新茶,极为珍贵。

白茶——由采自福建的白茶树嫩芽尖加工而成,色白如银,素雅甘凉,历来为宫廷贡品。名品如“白毫银针”等。

花茶——出现于明、清之时,用鲜花与茶叶加工制成,使得茶、花之香交相辉映。

紧压茶——用粗大茶叶枝梢或绿、红茶叶末为原料,调制蒸压成不同形状。质地坚实,久存不变质,价格低廉。



另外,近年生活节奏加快又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茶。此只形式而非一类也。随着饮茶文化的不断深化和普及,形成了以下特征:

A.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饮茶规范,即“茶道”。对泡茶用水、茶具、冲泡方法、饮用环境都有细致要求。明以前饮茶多用烹煮法,对水质要求极高。传说陆羽曾指“扬子江心水”为“天下第一泉”。还说煮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茶经》);诗僧韬光曾用竹管从灵隐山巅引水;清乾隆皇帝特制银井贮水。茶具以瓷器、紫砂陶具为上品。瓷器中景德镇的白瓷最好。陶具乃品茶圣器,其特点是古雅、保味、不烫手。冲泡方法也十分悠关。古人是煮茶,最强调水温火候。陆羽说刚沸腾时为好,过则水老,有损茶香;现代饮茶是冲泡,茶不同所需水温不同,一般80°左右为宜,泡3分钟,壶不加盖。饮茶很讲究环境。一般说来,名人饮茶喜在竹下、林间、花前、雪后。普通人多在茶坊、茶楼。宋时茶坊已使用鲜花装点,挂名人字画,兼卖酒,有音乐伴奏。无论林间还是茶楼,真正的茶客都讲究“品”茶而非“喝”茶。明代有品茶“十三宜”、“七禁忌”之说,对饮茶时的条件、设施、心情都有要求和讲究。认为“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红楼梦》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说“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品”追求美感,不求数量,必求质量,止渴次,精神愉悦主;“喝”则相反,追求快感,生理需要;“品”用时长,“喝”用时短。

B.饮茶与宗教、文学、艺术等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修心养性的媒介。“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道观往往建在名山大川附近,环境清幽,云雾缭绕,有利于茶树生长。僧、道都讲求“静修”,而打坐容易困乏,茶正好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故僧、道都爱种茶、饮茶,寺院旁往往辟有大片茶园。修行之人认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倡导“茶禅一味”。中国文人饮茶、赞茶,以茶喻人。常以茶入诗入画。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比人;“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将茶比香花。元代赵孟頫《斗茶图》画出了卖茶人争相比赛茶质优劣的情景,生动活泼,洋溢着生活气息。唐寅的《事茗图》,绘出了幽居高人林间品茗的情景。饮茶与宗教、文学、艺术之结合,使简单的饮茶行为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C.饮茶在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风俗习惯,成为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礼节,不论古今、不论贫富,莫不如此。敬茶也有规矩:一道茶不饮,表示迎客;二道茶细品漫谈、深谈、畅谈;三道茶茶味已淡,谈兴既尽,即可送客。将茶性与人际关系巧妙地联系起来了。古人以为茶树只能种子萌芽不能移植,因此视茶为坚贞至性之物,作为婚姻的代名词。最早的婚姻用茶始于唐代,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即带去大量名茶。此后婚姻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见闻录》记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为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王熙凤说黛玉: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

D.茶是中外交流的见证。饮茶习惯自汉代开始向外传播,至今已遍及100多个国家,产茶国也已达到50余个。唐时传入日本,在日本发展成举世闻名的“茶道”。日本茶道有一套完整的仪式,既是陶治性情的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严肃的外交礼仪。其茶道精神可概括为“和、敬、清、寂”四字,即和睦友善、尊长爱幼、心平性和、气定神凝。英国人是欧洲最重要的茶客。18世纪,在英伦三岛茶会即已盛行,尤其在学术界,许多诗人组织了以饮茶为内容的沙龙、赋诗作文。在剑桥大学,学者们聚会讨论学术问题时,一边品茶,一边心平气和的交换意见,推行科技发展。这种精神被称为“剑桥精神”,也叫“茶杯与茶壶的精神”。



新加坡肉骨茶,边吃猪排边饮茶。且讲究茶须是福建乌龙,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壶和小盅,饮一次要花半天功夫,也叫“功夫茶”。毛里塔尼亚人饮茶一日三次,一次三杯,节日次数可达10多次。一般是煮饮,煮毕加白糖、薄荷叶,然后将茶叶注入酒杯大小的玻璃杯,色如咖啡香甜醇厚。土耳其人不讲究茶之优劣,而喜欢夸自己煮茶的功夫。土耳其人喜喝红茶,多数早晨一起床先是一壶茶,然后才刷牙、洗脸、早饭。在美、法、俄等国饮茶也大行于世。茶:“始于礼”、“终于礼”。